本文信息一览:
- 1、请问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有多少个镇,镇名是什么
- 2、临猗有哪几个镇?哪几个村?
- 3、临猗县的介绍
- 4、临猗五里坡在哪里
- 5、运城临猗有什么好玩的?
请问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有多少个镇,镇名是什么
截止2019年,临猗县辖9镇5乡,猗氏镇、临晋镇、东张镇孙吉镇、嵋阳镇、七级镇、耽子镇、三管镇、庙上乡、北辛乡、角杯乡、北景乡、楚侯乡、牛杜镇。
1、猗氏镇
猗氏镇位于临猗县县城所在地,北靠峨眉岭,南濒涑水河,地形北高南低,全镇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耕地面积8.83万亩,果林面积4.34万亩,其中苹果1.58万亩,梨树1.76万亩。
2、临晋镇
临晋镇隶属于临猗县,临晋古称桑泉,是一个有着1400年历史的文化名镇。位于临风、万临、王开三条公路的交汇点,南连永济北通万荣,交通便利。
3、嵋阳镇
嵋阳镇地处临猗县城西11公里处,北依峨嵋,南临涑水,地形北高南低,临风路穿镇而过,河运高速修到门口,省、县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4、七级镇
七级镇是临猗县一个典型的农业型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是一个文明、富裕、和谐、充满活力的外向型乡镇。自2009年以来先后被表彰为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5、楚侯乡
楚侯乡位处临猗县东南部,运临一级公路和董夹公路穿境而过,南接运城市区,209国道和西夹路穿乡而过,是临猗县的南大门,是从运城市进入临猗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小区和农副新产品集贸市场,交通便利,民风淳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猗县
临猗有哪几个镇?哪几个村?
临猗县辖8个镇、5个乡:猗氏镇、嵋阳镇、临晋镇、七级镇、东张镇、孙吉镇、三管镇、耽子镇、楚侯乡、庙上乡、角杯乡、北辛乡、北景乡;牛杜工贸区、卓里工贸区、闫家庄工贸区。
临猗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总面积39.3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临猗县常住人口为482559人。
地形地貌:
临猗县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地势平坦,无山无矿,是山西省的平川县。
临猗县地貌是经受长期的和复杂的大地构造运动,以及侵蚀和堆积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与喜马拉雅山期的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侵蚀与堆积,对地貌的形态有决定性的影响。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断块与升降变化,表现为地堑和地垒。
使临猗的地貌明显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是典型的地貌构造形态。黄土台垣又叫峨嵋岭,占全县总面积的50.96%,南部与西部均有波折。南部边缘海拔500米左右,北部边境海拔约6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东北角的孤山为820米。地势呈现为自北向南倾斜。涑水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现东北-西南向倾斜。
临猗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全县日照时间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271.6小时,全年日照总辐射量为123.9千卡/平方厘米。
全县历年平均气温.5℃,年平均最高气温19.7℃,极端最高气温42.8℃,为全省之冠。全县年平均降水量508.7毫米,降雨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干旱、冰雹、暴雨和干热风等是常见的天气灾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临猗县
临猗县的介绍
临猗县古称郇阳在临猗县搜索临猗必去的地方,为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临猗县由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成,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境内无山,是山西省唯一在临猗县搜索临猗必去的地方的平川县。1临猗县历史悠久,平畴万顷的自然环境,令郇伯封国,猗顿富兴在临猗县搜索临猗必去的地方;沃饶近盐的地理优势,使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时建猗国于此。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5°C,年平均降水量508.7mm。2至2014年,辖区总面积39.32平方公里,辖9个镇、5个乡、2个区, 37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6万。临猗县是“全国文化工作行进地区”、“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水果十强县”。
临猗五里坡在哪里
临猗五里坡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根据查询临猗五里坡在临猗县搜索临猗必去的地方的相关资料得知在临猗县搜索临猗必去的地方,五里坡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在临猗县搜索临猗必去的地方,是临猗县下属在临猗县搜索临猗必去的地方的一个地区。
运城临猗有什么好玩的?
临猗双塔
位于临猗县城内北隅。两座砖塔东西排列,相距50余米。据《猗氏县志》记载,双塔为隋唐创建,宋代重修,原有妙香寺,西塔在寺内,东塔居寺外。今寺已不存,双塔依旧。西塔方形,七层,高约30米,明嘉靖三十四年(55年)地震时,塔刹毁坏;东塔亦七层,方形,底层中空,以上实心。西塔唐物,东塔宋建。双塔之门,对向开辟。相传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第七层内原有画像),称许仙塔。每年的七月,白蛇与许仙相会,夜深人静,月明如昼,双塔之影在月下交融,象征夫妻团聚,因有双塔交影之称。双塔上雁巢甚多,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北门外原有一青蛇塔,今已不存。
编辑本段历史传说
临猗双塔近景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 “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交融在一起。 历史上,文人骚客对“双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对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双塔奇景却未有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也许我们从有关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最初发生在临猗。法海由于嫉妒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便把他们用“网塔钵”分别罩于两塔内。 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称“许仙塔”。许仙塔的第七层还藏有二人的画像,第三层有一尊铁铸的许仙人头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许仙与白娘子的真挚爱情感动了玉帝,玉帝便命太白金星在双塔内各放一宝,让他们每年七夕相会一次。从此,每年七夕黄昏,双塔之影在月光下缓缓交融,相依相偎,好似夫妻恩爱团圆。 还有一个传说是,每年正月十五,城乡大闹花灯时,从塔内会飘飘悠悠走出两个美貌女子,一个穿粉红衣,一个穿果绿袄,在离人群不远的地方,笑盈盈地观灯。 这些传奇故事虽然是神话,可是故事里所叙述的时间却和有关考证研究所得到的“双塔交影”时间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测,“双塔交影”奇观并非偶然,而是我国古代工匠的科学创举。建筑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科学又通过神话来表现,这正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种重要而又常见的表现形式。
标签: 在临猗县搜索临猗必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