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百年之前狄更斯是这样形容在工业革命发生后,英法面临的艰难社会转型。百年之后,历史轮转,在人类即将迈入数字社会之际,这句话依旧可以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解。区块链世界中的记账人,俗称矿工,作为数字社会中最重要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之一,提供算力、竞争记账进而获得代币奖励,在获得数字资产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时至今日,矿池业务推陈出新,火币矿池于8月19日发行火币矿池全球生态通证HPT,创新性提出"挖矿即挖矿",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将从宏观的视角切入,阐述矿工与矿池业务,进而逐步解析火币矿池全球生态通证的机制与优势;再见微知著,深入分析其在火币生态中的价值与意义。
1. 智慧:比特币与矿工
自比特币奇点爆发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链、矿、币为代表的数字社会三大发展路径。前者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推动者,代表着从中本聪到Core团队再到以太坊等公链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数字社会带来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后者是以通证经济研究为代表的区块链激励机制推广的布道者,代表着从比特币到目前几千种数字货币的Token体系设计,为数字社会带来了良性的治理制度。而以记账人,俗称矿工,为代表的个人或组织,承担着数字社会最重要的任务:维护着共识与信任。区块链信任的基石来自于密码学也来自于共识机制,更准确的说这份来自于矿工们的共识。
未来老师的微信号:55432192
近年来,公链技术蓬勃发展,各类共识机制也层出不穷,从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和委托权益证明(DPOS),到拜占庭容错(BFT)等等。竞争记账的方式也从算力的比拼演化为代币持有量或者被投票数的比较。因此矿工的定义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意义上提供算力或者拥有矿机的人才称为矿工,但在其他共识机制下,代币持有者也可以被如此称呼,因为他们也做着有价值的事情:维护着共识与信任!
2. 信任:矿池的机遇与挑战
自数字货币诞生以来,几乎全部数字货币均需要基于各类共识机制产生,挖矿业务成为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基石。从早期矿工的"单打独斗",到形成"抱团取暖"的矿池模式,矿池业务也伴随整个行业的发展快速成长,截止18年一季度整个挖矿服务的市场规模超过亿美元。
随着业务的增长,竞争随之而来。加密货币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挖矿模式日新月异,为矿池业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众多挑战。如何为各类矿工带来更加全面的业务、更加稳定的收益、更加贴心的服务,更加安全的保障成为每个矿池应该思考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矿池,例如在POW共识机制之下,其早期价值在于将矿工风险降低并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但随着公链技术与共识机制的发展,矿池面临着转型。全新的矿池,将被重新定义为"数字资产生产平台",并向包括以POW、POS、DPOS等为诸多共识机制生产的矿工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服务。全新的矿池,不仅仅是矿工的联合会,而是承担了区块链数字资产生产服务者的角色,是为每一位矿工、每一位代币持有者提供数字资产生产资料以及金融服务的平台。
3. 光明:矿池与生态通证
如果仅仅是提供数字资产生产服务,将土地、电力、矿机和服务器等生产资料进行租赁等,那么这个矿池便落了下乘;如果仅仅是走传统模式:融资、投资、生产、分配收益,那么这个矿池也便落了下乘;如果在生产关系中,矿工没有对矿池生态的建设权,那么这个矿池还是落了下乘。因此,在上乘的矿池的服务中,应该有一种元素,作为整个生态的血液,将资源上下游更加紧密的结合,打通生态各个服务环节,并将矿池的发展主导权归还给矿工。
而这个元素就是矿池生态通证,这里总结其三大特征:
首先,目的并非在于融资,而是融资源。在数字货币生产环节中,算力和代币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所以如果先以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再用以购买算力或者代币,那么就有本末倒置之嫌。
其次,核心在于建立正反馈系统。"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在POS等共识机制之下,必然是强者恒强的"人之道"。如果矿池生态通证价格上涨空间巨大,那么大家就会越愿意以手中代币换取,以获取上涨差价+挖矿分润的双重收益,进而矿池代币集中度高会增大其挖矿收益,收益越高分润越高,从而进一步推高生态通证价格,由此形成正反馈系统。反之亦然。
最后,本质在于行使矿池社区建设的权力。矿池最初作为矿工的联合会,其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矿池的主导权逐渐旁落至管理者手中。而矿池生态通证的建立,便是打破这一桎梏,以通证为依托,将权力归还给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