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货志
小霞广州
在深圳大鹏,我又吃到了炸黄皮鱼。
黄皮头,又称狮子头鱼,属于鱼科,在广东沿海地区,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黄皮头。黄陂头的名字虽然俗,但肉质鲜嫩。它的价格略高于普通海鲜,在肉类市场上很难找到踪迹。只有大鹏这样的沿海渔港,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品尝。
第一次看到黄陂头是在大鹏狮子洋附近的海鲜早市。刚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新鲜黄毛头,正由渔民根据大小成堆地在地上出售。价格从每斤120、100、80、60元不等,最大的是成年人的手掌宽,最小的只有两个手指。黄皮头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鱼身微黄,看起来有些像黄鱼。我不知道这条小鱼有什么了不起的。看似普通,但比黄鱼贵。
早市有各种各样的海鲜,但当地人在黄陂头堆前驻足。一眨眼,几堆黄人头就卖完了。后来在广州南沙新居附近的新鸿基市场看到新鲜的黄色毛头。我挤进人群,挑了几个中号的试试。按照渔民教的烹饪方法,做了一个蒸黄皮头。果然,肉比普通的海水鱼好吃,嫩滑,口感极佳。可惜鱼身太小,鱼太少,一口气吃三条鱼还不足以满足胃口。
据渔民说,黄陂头最常见的菜是大的蒸,小的煮汤,既能保持原有的美味,又能善用小鱼,不浪费。蒸的时候,在鱼身上放少许盐和油,和姜丝一起蒸,撒上葱花和酱油,再撒上沸油。随着热油溅出的鱼香,满嘴都是口水。而那些小鱼,放在油锅里炸至金黄,用生姜和料酒去腥,然后用白豆腐和萝卜煮成汤,再把葱花和香菜当它的好,简直是绝配。白奶汤香气浓郁,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
后来每次去旅游或者去沿海出差,遇到黄皮肤的头我都会毫不犹豫的点一道菜。但是这种鱼一般不会出现在高级酒店的菜单上,因为黄皮鱼头属于临时打捞上来的鱼种,很难有固定的货源。只能在海边的一些大排档或者农舍里找到,不可能每次都能遇到。能否吃到黄陂头,就看当地的命运了。
大鹏吃的黄皮头虽然香炸,但依然散发着无可挑剔的魅力,滑嫩鲜嫩。直到鱼的味道从舌尖溜走,味道纠缠在嘴里,我才知道世界上没有鱼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东星斑、鼠斑、苏眉都无法比拟的昂贵美味。
黄陂头之所以稀有,不仅仅是因为味道鲜美,还因为生长环境极其恶劣。据说黄陂头对海水的洁净度要求极高,在生长过程中不能被任何东西触碰,否则会失去生存能力。所以黄陂头不能像其他海鱼那样大量养殖。市面上的黄陂头都是野生的。我也理解为什么渔民不把小黄陂头放回海里。
品尝过这款香煎黄皮头,唇齿留香,我不禁想到,黄皮头不仅是美味佳肴,更体现了一个地方海洋生态环境的卓越。由此可见,一道美食与一个地方息息相关,牢牢地锁在人们的记忆中。